找到相关内容1748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评新唯识论者之思想

    拨现象以显实体而已矣。是则所悟者,教相之事,非内证之事也。其所用以悟者,闻思比度之智,非心地发明,无分别智也。乃其悟解经论也,如果能量而悟之,则以无所得教,解无所得,纵非实证,亦云信解。彼乃...。然则果孰是而孰非?曰,旧论之喻,之谈。新论谬解,蛇之执耳。何以言之?绳者,人工施设之名言,何关于麻性。蛇者,愚呆惑乱之妄执,何有于绳体。麻既原未显现为绳,亦更不恒转为蛇。麻自不动,绳蛇何有于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767233.html
  • 永明延寿大师《禅净四料简》解析

    。有禅有净土,是约机约修。一一事。理虽如是,须起行,行极证理。务使实有诸己也。倘参禅末悟,或悟而未彻,皆不得名为有禅。倘念佛而无信愿,或有信愿而不真切,悠悠忽忽,敷衍故事,或行虽精进,而因地...犹如戴角虎,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。   这是阿弥陀佛的极重要提醒和开示!   若能依修净自度。同时用禅修法兼得大般若。广参经论。则度人稳妥。悲智双运。自救救人皆插翅戴角猛虎。当然现世即适合作人师。 ...

    和尚坡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267359.html
  • 色心诸法之分析(1)

    。由此感觉感受想象造作而后心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究竟。同时由于想象解了之正确与否行为动作之量与否,对境界之企因,对自身之欲望,便会有成功与失败的不同结果。由于结果之不同,更起不同的境界,和不同的...身心不得安住。寻伺既得,于疑得解,于理既通,涣然冰释,绎然理顺,故令身心安住。此即精神劳动之代价与收获也。粗转细转,是二差别。此二善染不定,是惟,求证谛理即善。非理思惟,求非正道,即不善。办有游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367628.html
  • 僧教育之宗旨、目标与施实原则

    、不在山头主义、不在教徒分散、不在白衣上座、不在弘法不彰、不在外道混珠、更不在学术不振,而是在教内普遍缺乏“刻苦真修”、“法实证”的僧伽大德。我们坚信,唯有在身心上得到与佛法量的相应证量,...?今日的台湾佛教寺院(大陆寺院也差不多),连有“海众”的地方都找不到几处,何况还要“清净”!而清净已是难以觅得了(基本上,依戒律的最低标准而言,男女共住的道场是排除在外的),何况还要具有“法教育功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367639.html
  • 上师达真堪布法语(365则)

    坛城,庄严你的坛城,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。  85、你面对的所有的事情,都是你修行的对境。  86、什么叫法供养?你发心为众生学佛,发愿为众生成佛,按上师的要求尽心尽力地学,法地修。这叫法供养,这...道理,这叫开悟、证悟。  34、阿弥陀佛是真心想接我们的,关键是我们是不是真心想去?果真心想去,你肯定时时刻刻都发这个愿,到临终的时候也不会忘。  35、回向的对境是无量的,回向的功德也是无量的,这是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267681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之利剑,就不能斩破诸邪见网,截断生死众流,证得涅槃圣果。通达缘起正见,是学佛者应该上的第一课。   缘起的具体定义,经中有说: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&...;大乘人,若先不学唯识见,则难得中观正见,独觉声闻,亦应如是也。”宗喀巴大师的这种说法,对于学唯识热情者,肯定是不会同意的,依宗喀巴大师之意:唯识易学,中观难学,而且中观比唯识更殊胜。学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之起,要由空明根境等九缘,乃至八识之起要待四缘而得生故。 (此义中编明) 世间诸法如是类知。设有不为世间现量而得知者,大地等,则可由圣教正而比量之。此复云何?契经云: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等。既一切...识变也。) 由斯七,释外七难。唯识翳愆,披豁清净;此宗正理,应正安立。斯论议,虽破敌有余;然可服人口,难服他心。苟不于心识性相,缘生正理,甚深抉择,分别开显;则妙义仍郁而未扬,群生亦信之难笃。是故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五)

    皆依。”9慧沼大师于《金光明最胜王经疏》卷第三(本)(三身品末)解释为:“为烧练,喻不退地心、一生补处心、金刚心。得净金,喻如来地心,士用果。经随意回转作诸镮、钏种种严具,虽有诸用,金性不改。赞曰:...殊胜   1.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二十二喻  发心喻。偈云:   净金、如月增火、  宝箧、金刚、  药王、如意、  美乐、库仓、  车乘、喜声、  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7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通达丰富的经典义理。  (七)觉真:谓了实义故。  所谓觉真:即善友能广观一切法的不生不灭、明了真实义,进而觉证真理。  (八)善说:不颠倒故。  所谓善说:是因善友心不颠倒妄执,而能善于说法。  ...,而发大慈悲心,志求无上菩提,救头然般殷切地救度众生出离险境。  本门内容分别引用、增删自下列论典:  1.《发菩提心经论》卷上〈劝发品第一〉、〈发心品第二〉。  2.《大乘庄严经论》卷九〈亲近品第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八)学佛旨趣

    只要是凡夫,出家在家都不是僧宝。”出家人自恃为宝,指人非宝,也非之论。只有无漏三宝,才是我们真实的归依处。至于事相的僧伽,可说是令人们达到真实归依的一个中介角色而已。若自认为“宝”,甚至将“弘法”...颂)回应道:这些世间乐事,其实都无可依怙。本颂在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(“破僧事”卷第三,大正24?110a)也有:“积聚皆销散,崇高必堕落,会合皆别离,有命咸归死”,但与《成佛之道》偈颂的文字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268480.html